开云真人开云真人5月31日上午,昌邑市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万亩生态功能植物种植覆盖区,成片麦田泛着耀眼的金黄色。与其他成方连片的麦地不同,这片农田里每隔25米就有一垄开满白花的绿色植物,远远望去,仿佛一幅黄色油画中添了几抹绿色和白色。
“这叫蛇床草,是一种功能植物。自从种上了蛇床草,小麦就不怕蚜虫侵扰了。”青阜农业综合体负责人孙德东说,这是他们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态调控创新团队合作的“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的现代生态调控新模式。
走进麦田近距离观察这片蛇床草,只见蛇床草生长在滴灌带的位置,宽约一米。白色花朵上,不时能看到瓢虫、食蚜蝇、草蛉等落下。
“蛇床草的花会释放一种特殊气味,对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天敌昆虫吸引能力很强,相当于为这些天敌昆虫安了一个家,形成了繁育和贮存田间害虫自然天敌的‘生态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戈峰解释道,“麦田里一旦有蚜虫,瓢虫等天敌昆虫就会飞过去吃蚜虫,吃完再飞回蛇床草,从而有效防控蚜虫。”
2022年10月,戈峰所在的生态调控创新团队,利用麦田每隔25米一排滴灌带的闲置地块,在青阜农业综合体人工播撒蛇床草种子,开始“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的现代生态调控尝试。戈峰说,蛇床草开完花后,结出的种子会自然掉落到土壤里,无需二次播种,就会长出新的蛇床草。
以往为防治小麦病虫灾害,都会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剂喷施。“自从种上了蛇床草,我们从‘一喷三防’变‘一喷二防’,杀虫剂使用量大大降低,一亩地节省成本约40元。”孙德东说。
在青阜农业综合体的麦田里,除了蛇床草,还穿插种植着一垄垄波斯菊、金盏花等菊科植物。这是中欧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创新合作研究资助项目。
和蛇床草一样,从百余种显花植物中筛选的波斯菊等菊科功能植物,可以诱集、涵养害虫天敌。“这片麦田采用了菊科功能植物为核心的小麦害虫‘诱抗’生态调控技术。”站在地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谭晓玲告诉记者,经测定,使用这种生态调控技术,能增加小麦抗逆能力和产量,小麦虫害发生量降低30%-50%,涵养瓢虫、寄生蜂和食蚜蝇等麦田主要害虫天敌,化学农药使用减少33%。
“两种生态防控技术,不仅可以防麦田虫害,还能延续到下一茬的玉米种植季,继续防控玉米的病虫害。”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文志介绍,近几年,昌邑市相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合作,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建设1万亩生态功能植物种植覆盖区,应用好生态防控技术,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青阜农业综合体的3万余亩麦田马上就要进入收割期。“这1万亩生态功能植物种植覆盖区的小麦要单独储存,将来还要生产生态面粉、生态面条等,好小麦要卖出好价钱!”孙德东说。